|
张志祥:农药为蔬菜生产挽回7-8成损失农药为蔬菜生产挽回7-8成损失 专访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主任 张志祥教授 1、南方地区高温高湿天气,病虫害发生较多。目前为害华南蔬菜产业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有哪些?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有着怎样的特点?主要防治手段有哪些?
张志祥:目前为害华南蔬菜产业的主要病虫害,叶菜类主要有小菜蛾、黄曲条跳甲;瓜果类,主要是瓜实蝇,也就是针蜂,这些害虫为害都非常严重。在防治方面,这些害虫并不是没有药剂可用,但是需要反复多次打药,用药频率高的情况下,容易产生抗药性,自然加大了防治难度,提高了防治成本。 针对小菜蛾、黄曲条跳甲,主要还是以化学农药防控为主,当然也有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的,但价格较贵、且效果缓慢,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。大部分农民基于效益和成本等因素影响,多选用化学农药防控。
2、目前,在蔬菜病虫害防控中药剂的使用,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分别处干什么样应用现状?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种类有哪些?生物农药发挥的作用现状如何?在日益强调食品安全、绿色生产的今天,生物农药是否迎来了发展机遇?
张志祥:生物农药由于见效慢、价格高,农户出于效果与成本考虑,往往更趋向于使用化学农药。因此,目前在蔬菜病虫害防控中,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,生物农药为辅。 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主要有,植物源的印楝素、鱼藤酮、苦参碱、藜芦碱等,这些在蔬菜上使用都比较广泛;细菌类的。比如苏云金杆菌;真菌类的,比如白僵菌、绿僵菌,这些生物农药都经常使用,生物农药可供选择的品种也比较多。 相对于化学农药,生物农药防效较慢,但是生物农药毒性低,而且防效也不错,是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不错选择。虽然,目前生物农药受见效慢、防控成本高等条件制约,发展较化学农药慢。但是,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化学农药使用频次高、抗性严重等问题,随着农民使用习惯和技术的改变,生物农药的春天迟早会来。
3、华南农业大学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在生物农药防控蔬菜病虫害方面,做了哪些探索?取得怎样的成绩?
张志祥:我们实验室从赵善欢院士开始到现在,一直致力于植物源农药研究,历经几代人努力,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比如我们的标志性成果一印楝素。 植物源农药研究,另外一个标志性成果是鱼藤酮。在五十年代,国家大兴土农药的时候,我们实验室已经开始研究鱼藤酮。2012年,徐汉虹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,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在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领域,获此殊荣,实属少见,真正称得上我们的标志性成果。 如今,随着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、妇女化、兼职化的特点,我们与时俱进,致力于研究植物源农药的省力轻简化。以植物源农药为基础,探索将一些城市园林废弃物或一些酒糟渣,与农药活性物质或杀虫植物本身结合在一起,做成具有植物保健、免疫、抑制土壤病虫害功能,既可以当肥料,又可以提高植物免疫力的产品,达到减少用药使用的目的,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开发一些新剂型。
4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 “菜篮子”工程建设,蔬菜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。从农药安全使用的角度来看,目前农药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?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怎么样的功能和角色?您有什么样的好建议,来减少农药不正当使用或者减少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惜况的发生。
张志祥:目前农药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,就是部分农户并没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,三学、合理地使用农药,具体表现为: 一是超范围使用农药。比如某种农药,只登记为用于该类害虫的防治,而很多农民却将此 农药用于大部分作物害虫的防治,农药的超范围使用现象可以说是很普遍的。 二是擅自加大剂量。为更好防治病虫害,往往加大剂量用药。这不仅污染大气、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,也增强了病菌、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,适得其反。 三是没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。一些连续收获的作物,比如茄瓜、丝瓜,由于连续采收,需要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,而部分菜农则忽视这个注意事项,这也是安全隐患所在。 四是不法厂家添加隐性成分。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,一些不法厂家往里面添加一些隐性成分,而这些成分往往是国家禁限用农药,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。 在农业生产中,包括我们的蔬菜生产,农药的作用还是功不可没的,可以挽回生产中70%-80%的损失。因为,农业生产一旦规模化种植,特别是单一作物大规模种植后,农药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。 其实,无论是中毒农药还是其它农药,只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科学、合理使用,比如严格按照登记作物、使用剂量、用药次数、安全间隔期等要求来使用,蔬菜要做到绿色食品级别是很容易办到的。因为农药在获得登记前,已经做了严格的毒理分析、安全性、风险性评价、农残分析、使用作物和使用技术(使用剂量、次数、安全间隔期)试验评价等程序,这些技术要求都反映在农药标签上,因此严格按照标签说明,科学合理使用是完全没问题的。
5、这两年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发生猖獗,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。作为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的知名专家,请您介绍一下草地贪夜蛾在华南地区的发生与为害情况。
张志祥:这两年,草地含夜蛾在华南地区发生面积很大,今年在北方相对而言发生不太严重。在广东地区,玉米上发生率,见虫面积普遍都很高。在广东280多万亩玉米中,主要为害食用玉米,饲用玉米发生率较低。另外花生、甘蔗、香蕉、水稻上也有局部发生,但为害不大。 在防控上,从政府到民间基层,都非常重视,一旦发现为害,立即开始用药。在防治药剂上,农业农村部推荐的用药名录都管用。虽然很多农药对草地贪夜蛾有效,比如能打夜蛾类害虫的农药都有效。但由于发生次数多,打药频率高,防治成本居高不下。 另外,由于打药次数多,牵涉到农产品安全性的问题,所以从防治成本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,草地贪夜蛾还是一个很严重的害虫。 对于蔬菜,目前基本没受到草地贪夜蛾影响,以后是否会波及到还很难说,毕竟在国外已经有为害蔬菜的案例。 |